一、学习型组织的背景介绍
早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郎提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提案,其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并论述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1968年美国学者赫斯钦斯出版了《学习型社会》一书,指出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社会所包含的各种“细胞”都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当时,他们所描述的学习型社会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关键在于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需要接受终身教育。然而没过5年,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步伐加快,不仅使商业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革。低技能的工作越来越少,高技能的工作逐步增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提出了要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从此,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了世界的一个潮流。理论的日臻成熟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支撑着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最初构想来源于美国学者佛瑞斯特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这种企业的特点是: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员工由从属关系转向伙伴关系,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知识。以彼得?圣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继承了佛瑞斯特的研究成果,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提出了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迎合了当代管理界探索发展、寻求创新的需求,成为企业应对挑战、赢得竞争的一项最佳选择。由此,学习型组织理论走向了成熟,从而在世界广泛传播。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要求“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央领导同志不仅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建设,还身体力行,以自身模范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的学习。
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48次,每次学习都是从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与经验。中央领导同志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坚持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内到社会,一个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热潮逐渐形成。
二、学习型组织的属性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隶属于现代管理科学,是最前沿的管理理论。
所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以土地为财富标志的农业社会、以资源为财富标志的工业社会,今天正迈进以知识为重要财富标志的学习型社会。
三、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出"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在其后出版的《变革之舞》中,圣吉教授又强调"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问世以后,立即风靡全球,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企业组织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虽然学习型组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但对于其概念其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管理学的专家们有着各自的描述。在我们的创建工作中,我们的理论根源是《第五项修炼》,所以其他专家教授的一些理论知识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学习型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拥有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尤为关注组织学习力的提升,使其成为组织最本质的竞争力。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的集合。提升学习力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摄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组织学习力是由个体学习力所决定的,但并不是个体学习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个体学习力的有机整合。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高度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而现在的很多事情,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的困难的。游离的个人能力很难会有耀眼的光辉,那这样对于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组织,共同促进,共同进步,是非常的重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假如我们每一个组织成员均能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那么我们的组织里就一定会充满着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二,学习型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创立的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由物质到精神的发展过程。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安全感,第三是归属感,更高的需求是实现自身价值。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发掘出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为此,学习型组织强调;在组织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员工的同步发展。
第三,学习型组织是能够创造自我,进而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
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还要增强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一个组织如果只会学习,却不会创造,不能产生新能量,这种学习是无效的学习。这个组织就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强调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
四、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
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组织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约翰.瑞定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组织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四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队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
学习型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度。
同时,学习型组织还强调学后要有新行为、新创造。
学习型组织非常强调学后要有新行为,如果学后不能产生新行为、新绩效,学习的意义就不大了。古人认为,学习的本意是“学而时习之”。学是增长知识,习是经常练习。学习型组织强调习比学更为重要,习后寻差距,找不足,找到完善之法,寻求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