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纷扰之中,难得有空的人们开始迎接元宵节。不仅是通州的主干道新华大街挂满了灯笼,每家每户的门口也都贴上了对联,沾上了福字。街上几乎万人空巷,只有一些人在街上放鞭炮。过了新年之后,这是最后一个假日。大街上灯火阑珊,烟花礼炮把黑夜照映得亮如白昼。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来到了新华西街社区参加了元宵喜乐会庆祝活动。到达社区街道办事处大家都在为做元宵贡献一份力量,姐姐们在卖力的擀碎花生米,奶奶们在认真地揉面,而街道办事处的叔叔阿姨们也在工作着,虽然外面正值正月十五寒风刺骨,可我们这里却热气腾腾,这幅其乐融融的场面,就像是一家人在一起劳作。我赶快加入了包汤圆的行动。
首先我们把花生仁碾碎,再由会做汤圆的奶奶把馅给做好,准备工作就告一段落。
接着,我们开始了紧张地包汤圆行动。我心想:“太好了,终于可以学学怎样包汤圆了,以前都是买速冻的,新鲜的肯定更好吃。我们一共分成四组,每组由4个小孩,一个奶奶组成。我先是用手揪下来一点面团,按瘪,放上揉成球的馅料,包裹起来在面粉上一滚就做好了。原来包汤圆也不过如此,回去我一定要大展身手,做给爸爸妈妈吃。扭头看看,只见我旁边的同学一个个紧张兮兮的表情。做完之后还不停地在手里轻轻地揉搓。在红豆馅包完之后,我们又来包五仁馅的。我说道:“这五仁馅的这么散,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呢?”姥姥笑嘻嘻的说:“只要把皮压得薄一些就行了,皮的分配也一定要匀称。”可动手实践起来才知道有所难。姥姥手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汤圆。可我手中却迎接来了一群玩完足球的男孩子,还没煮就外面全是馅料。只见蒸屉上摆满了奇形怪状的东西。有的像刚出生的小娃娃一般咧着嘴笑;有的像刚做完手术的患者没有缝合伤口一般;还有的却圆润的不得了,一看就是高手姥姥做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第二项活动猜灯谜我看到向墙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灯谜红纸。我们组从左到右不一会就猜到了好多。我猜对了四个:夏周之间(打一数学名词)、离不开妈妈(打一数学名词)、打断念头(打一字)、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打一字)实在是太有趣了!不仅中国人知道了元宵节,连外国人也知道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有好几个灯谜来让我们猜。
最后我们自己制作的汤圆煮好了,虽然样子不咋的,大吃起来却是说不出来的好吃。真是应了一句古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呀!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懂了文化气息浓郁的元宵节气息。我们这一代一定会让中国文化永远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