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
中山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教师群体对学校现在的发展态势和自身的工作状态认同度较高,改变的愿望不强。一部分教师工作只求四平八稳,缺少了求新、求变的激情与冲劲,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效能的动力不足。
为了破解这一突出问题,我校党支部以建设“质量优异、队伍优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学”为目标,实施了“党员名师建设工程”。众所周知,“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教学的专家,名师也是名校的基础。”我校党支部力求以学校的党员名师、骨干为龙头,让他们带动一大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党员名师工程”项目的开展,旨在通过有为进取的党员团队形象,提升党员教师的影响力,培育有为团队,推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而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做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制定方案,激发内力;任务驱动,岗位成长;完善体系,深化特色。
1.凝聚信念正心正行。我校党支部一直重视名师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学校党支部成立了名师培养工作小组,学校制定了《名师骨干教师培养方案》,通过教师讨论、教代会通过并加以落实,实现科学管理。学校党支部还对名师们提出“五自觉”要求。党支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党小组活动、民主生活会、党员宣誓、党员作用一例谈等活动,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坚定理想信念,规范组织生活。通过对中山街小学发展优势与不足的分析,使党员参与学校发展管理,形成对实现办学目标的共识。通过党员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解读和“我的教学观、我的教师观、我的学生观”交流,落实育人目标。青年党员制定个人成长规划,骨干党员开展校本课程交流,学校进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标兵”、“感动校园好老师”的评选,彰扬正气,明辨是非。
2.强化师德激发教师内驱力。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实施名师建设工程,优化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一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党员教师再学《师德规范》,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师德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党员教师上交《承诺书》,提升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整体提高师德素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党支部组织教师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以坚定教师从教信心;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明确教学目标;观看了《课堂实录》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通过学习,鼓励教师“敢于做名师,争取做名师”。
3.特色活动重锤炼促名师成长。响鼓要用重锤。实施“党员名师工程,培育有为团队”,不是党员个人成名成家,而是要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并使党员队伍中的优秀者,开始从走向成熟到追求卓越的跨越。
任务驱动压重担。我们把党员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谋划者、培训者和实践者,既“请进来”,更走出去。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日常工作中主动思考与修正的能力;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骨干教师领导力建设,培育有为团队;通过百年校庆、家长开放日、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使理想、激情得以共鸣,团队行动力得到提升;通过吴正宪、刘德武等名家走进学校,启动一波又一波思考与改变的热潮……
对党员中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循序渐进地给以具体任务和目标。“教师讲坛”、“课例赏析”、“教学研磨”、“教学设计示范宣讲”、“师徒结对”,是党员骨干先承担具体培训与教研任务, 系统学习课改理论,深度把握教材,为全校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为大家的研究提供范例。
关键岗位展才华。为使更多的党员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我们调整了学校管理团队的岗位,锻炼党员骨干承担更重要职责。班子成员共8人,5人近两年走上管理岗位,主任都有教学任务,班子中有3位是通州区名教师,有4人做过市级骨干。全校11个行政组,10个由党员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各个部门志同道合,使学校管理能够团结高效。
建设名师教研团队。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我们发挥教研骨干的作用,成立了以党员骨干教师为领军人物的学科教研团队。语文、数学、英语、音美、科学、体育等学科都有市区党员骨干在带动老师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攻坚战。语文团队在进行“学习单”与“单元教学法” 的研究;数学团队在共同设计怎样通过数学日记,使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的更紧密;英语组在探讨北京英语考试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在今年的市级骨干评选中,我校有7位老师获选,占全体教师的9%,是通州小学市级骨干人数最多的学校。
4.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艺术特色。我校依据教师特长,提出了“以面向全体、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特长”设计课程,按照“教师申报、学校审核、研讨修订”的程序,成立了37个校本课程兴趣组,填报了《中山街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我们采取“全员参与、年级定向、社团选拔、个人选择”的方式,把兴趣培养与特长发展相结合,课程设置打破行政班级的区划,跨年级、跨班级开设。课程时间的安排根据不同内容特点灵活确定,长短不限,同时注重挖掘潜在时间、隐性时间,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和自主时间。
随着深入实践,我校党支部不断发挥优势项目,注重提升校本课程的规模与品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多样性的实践舞台。依托学校舞蹈团、管乐团、“中山”剧社等校级社团,挖掘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舞动中山》、《健美操》、《点画板画》、《管弦乐》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以艺术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促进艺术特色不断深化。
【成效】
1.支部核心作用突出,教师团队健康发展。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突出,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书记(校长)对学校整体工作全面负责,实施民主管理。亲自执笔起草《中山街小学2011-2020发展规划》和《中山街小学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师生共同愿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支部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管理体制的“三个工作意见”,加强学校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学校党员名师团队健康发展,截至2014年3月,我校区级名师、市区校级骨干数占教师总数的61.3%,一支“模范遵守制度,认真钻研业务,热爱关心学生,正确对待名利,自觉增强党性”的党员教师团队基本形成。
2.党员名师不断成长,带动教师队伍整体不断发展。目前学校有高级教师6人,区名师6人,市级骨干7人,区级骨干13人,市紫禁杯特等奖3人,区十佳班主任3人。骨干、名师们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40余对,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带动教师多元发展。教师们的科研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反思能力明显提高。已开发多门校本课程,“古诗诵读”、“三级课程有效整合”等经验在市区进行交流。教师中有42人次在市区级做研究课、示范课,125人次在市区级征文竞赛中获奖。
3.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发展,成绩喜人。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通州区区优秀学校,党支部被评为通州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示范单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优秀学校、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艺术节先进集体、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通州区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教育系统一星级志愿服务队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探索、总结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我校的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发展,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