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首页 > 德育之窗 > 经典阅读 > 正文
德育之窗
志愿者活动
政策法规
艺术教育
班主任工作
经典阅读
少先队风采
心理健康
《中华家训格言集锦》
2016-01-15 00:00:00 中山街小学 点击: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按照首都文明委领导的批示要求,今年以来,由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承办启动了“讲家训、传美德、树家风”——北京市中华美德教育推广行动,广泛开展“优秀家训家规和家风故事”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宣讲、“家校协作传美德”、“和孩子共同成长”网上家教大家谈等活动,成为全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中华家训格言集锦》是在历代家训格言的基础上,从培育文明家风出发,回应基层宣讲要求,精选古今家教箴言,分别以修身、齐家、教子、处世、为官等门类编选而成,是“讲家训  传美德  树家风”——北京市中华美德教育推广活动项目的辅助读本。本读本是在首都文明办、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及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领导和前辈的支持帮助下,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任宝菊副教授编辑注释完成的。 
 

【修身家训】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章句上》
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这样进行修身养德的,他们以静思反省,俭朴节约来涵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神静心就不能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虑,将复何及。
                       ——以上两则选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如果年华随时日流逝而一天天虚度,理想随岁月一天天消磨殆尽,最终你就会像枯枝落叶一般老去而毫无作为,只有悲叹自己白白绞尽脑汁思虑了那么多,到那时再后悔又怎么能够来得及呢。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 
——(明)高攀龙《高氏家训》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尽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明)姚舜牧《药言》
 
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
——(清)张履复《训子语》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
                              ——(清)李毓秀《弟子规》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了。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见《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君子立志,要有将天地万物及百姓看做是自己的同胞的度量,要确定能够内圣外王的事业,这样才能不辱没父母,不愧为天地间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齐家家训】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
——《周易·彖tuàn传》
把家庭里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协调好了,是天地间最基本的事情。 家道正了,国也就安定了。
圣人教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之。
                     —— 明 姚士粦辑《陆氏易解》
圣贤的教育始于家庭,家庭和谐了,天下民风也就随之就和谐了。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孔子的弟子子游问什么是 “孝”,孔子说,今天的孝道,是能够赡养父母。然而犬马都能够给父母提供饮食供奉,如果没有敬重,人和犬马有何区别呢?
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人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
——《温公家范·治家》
因此,圣人主张以礼教化家庭成员,使人们懂得父子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是十分必要的。 人知爱自己的父亲,才能够明白要爱自己的手足兄弟,知道爱自己的祖先,才能够明白爱自己的宗族(使其能够血脉延续)。
家业兴衰系子弟
谚云:“莫言家未成,成家子未生;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亦此意也。
俗话说:“不要说家庭还没有兴旺发达,能够使家庭发达的儿子还没有生养出来,不要断言家庭能够永保兴盛,败家的儿子尚未长大。”就是说的这种现象。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上· 睦亲》
自古知爱子不如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
                  —— 【北宋】司马光《温公家范·父》
自古以来有智慧的人就知道疼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教育孩子。(因为只爱子却不教育孩子)致使孩子陷入在危乱受辱甚至亡命境地的,可是数不胜数啊!所以疼爱他应当教育他长大成人。疼爱他而导致他陷入在危乱受辱甚至亡命境地的,怎么能够算是疼爱孩子呢?
爱子莫如使其有业。
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与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   
                    —一以上选自袁采《袁氏世范·睦亲》
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必须使孩子有某种职业,贫穷的家庭使孩子有职业,那么就不至于受饥寒之苦;富贵之家,使孩子有职业,那么孩子就不至于由于无所事事而胡作非为。大凡富贵之家的孩子,沉湎于酒色,喜好赌博下棋,喜欢穿华丽的衣服,爱好装饰自己的车马,并且总是与不务正业的群小为伍,甚而至于使家庭破败,这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本心不好,而是由于他们没有职业找不到事情可做,便容易生胡作非为之心。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mò」之后,不得葬于大茔[yíng]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教子对联:

 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现代家风家训】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我的母亲》
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熏陶,勤俭、节约、孝道等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俱进,更加健康、 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为人不爱计较,相处不怕吃亏,读书不敢懈怠,做事不畏苦累。
——全国邮政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少中
 
 

王阳明诫子书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弟(悌);学谦恭,循礼义;
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王阳明全集·家书·示宪儿》
  
 

朱子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五百余字,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朱熹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贤所撰写出来的不同传世巨作。很可惜世人多把他们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们多以《朱子家训》来称呼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训》一般人多不了解。

   【 选编】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音为廉)。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下一条:论语及解释

学校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西街16号 备案号:粤ICP备11070504号   邮编: 101100   电话: 010-69553713

粤ICP备15038409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1202000131号